《月の名字》導讀

詩人李把月亮稱為「白玉盤」,蘇東坡稱呼她為「嬋娟」,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對月亮有許多想像,所以對月亮有不同的稱呼。


日本人對月亮可能更加癡迷,《月の名字》是作者高橋順子蒐集傳統日本對月亮的名稱,書中蒐集了四百個月亮的名字。這些名字包羅萬象,有些和時令季節有關(例如,寒月、朧月),有些和月亮的陰晴圓缺有關(例如,初月、豆名月、十三月),有些則跟日本文化有關(例如,櫻月、紅葉月)。相當佩服作者花了許多心血把月亮的名字整理出來,而且對月亮的各個名稱做解釋,讓人認識日本文化中細膩、精緻的一面。


《月の名字》的封面可以看見濃濃的日本風


另外,書中還加上攝影師佐藤秀明拍攝的月亮,照片配合月亮和風景,增添閱讀樂趣,讓人等不及晚上賞月去!


月亮的陰晴圓缺
月亮的週期習慣上從新月開始,這時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靠近太陽,新月時是看不見月亮的。接下來月亮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會離太陽愈來愈遠,幾天後會出現細細彎彎的眉月,然後是上弦月、盈凸月。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,離太陽愈遠愈亮,上弦月離太陽90度,地球上只能看見半個月亮,滿月時離太陽最遠,相距180度,我們可以看見整個月亮,亮度達到最亮。


月滿則虧,滿月後,月亮漸漸往太陽靠近,慢慢由亮轉暗,從虧凸月變成下弦月、殘月,再回到新月。這樣的月相變化,週而復始,整個週期是29.5天。平均來說,月亮每天大約晚50分鐘升起,29.5天後再回到原來的位置。


中秋滿月後的月名
日本中秋節(農曆八月十五)後的月亮有特別的名稱,這些名稱相當有趣,可能是愛月成痴的人想出來的。


日本中秋節賞月的習俗是從中國傳過去的,可能是天氣秋高氣爽,中秋明月月亮看起來特別清澈迷人,看完十五的月亮後,還依依不捨,接下來幾個晚上繼續追月。


滿月時月亮在日落後就會升起,接下來月亮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晚升起。為了看月亮,站著等月亮,農曆八月十七的月亮稱為「立待月」。農曆八月十八時等待的時間久了些,所以坐下來等,是「居(坐)待月」。為了等十九日的月亮,等著等著就躺下來,是「臥待月」。廿十日的月亮則是要等更晚,所以是「更待月」。


如果月亮每天都晚50分鐘升起,那要等到更待月要等多久?假設農曆十六是滿月,月亮18:00升起,立待月月亮升起的時間是18:50,居待月是19:40,臥待月是20:30,更待月是21:20。為了看月亮癡癡地等到21:20,會不會太癡心了?而且為什麼這幾個月亮名稱只適用在農曆八月呢?其他的月份不適合嗎?


收穫月與中秋月
這跟西方的收穫月有些關聯,收穫月是指秋分最靠近秋分的滿月,每年這時候的月亮會提早升起,以日本東京為例,滿月之後,月亮只比前一天晚約30分鐘東升,而不是平均的50分鐘,這也是一年中兩次月升時間間隔最短的時候。秋分時,正是農夫收成的季節,提早升起的月亮照亮田野,提供農夫夜晚收割時額外的照明,這正是收穫月名稱的由來。


西方收穫月正好是農曆八月的滿月,所以立待月月亮升起的時間是18:30,居待月是19:00,臥待月是19:30,更待月是20:00。為了看月亮等到晚上8點,這樣感覺就合理多了。


台灣中秋節有烤肉的習俗,中秋的夜晚少了分幽靜,卻多了闔家團圓的熱鬧氣氛。如果你看見月亮提早升起,那可能是因為嫦娥想跟你一起烤肉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